- 邱锦鸿;卢圣祥;王守旭;鹿峰宾;周荣志;邱昆峰;
中国矽卡岩金矿床资源丰富,累计探明金储量1 871 t,占全国金储量的11%。根据成矿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矽卡岩金矿床可分为氧化型与还原型2类。尽管前人对全球矽卡岩金矿床开展了系统性研究,但针对氧化型、还原型矽卡岩金矿床的对比分析仍显不足,其氧化还原性差异的成因机制尚不明确。通过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从成矿构造背景、侵入岩特征、蚀变矿物组合、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模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2类矽卡岩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大洋岛弧与大陆边缘造山带环境。(2)氧化型矽卡岩金矿床的侵入岩以高氧逸度(■>(■(FMQ)+2))、磁铁矿发育为特征,全岩w(Fe_2O_3)/w(Fe_2O_3+FeO)>0.4;而还原型矽卡岩金矿床的侵入岩以发育钛铁矿及磁黄铁矿为主,w(Fe_2O_3)/w(Fe_2O_3+FeO)■0.75。(3)氧化型矽卡岩金矿床矽卡岩蚀变以透辉石为主,石榴子石含量显著高于辉石,金属元素组合为Au-Cu-Mo-Pb-Zn;还原型矽卡岩金矿床矽卡岩蚀变则以钙铁辉石为主,辉石与石榴子石含量相近,金属元素组合为Au-As-Te-Bi。(4)2类矽卡岩金矿床成矿流体均呈现高温高盐度向中低温低盐度演化的趋势,但还原型矽卡岩金矿床流体富含CH_4。(5)矽卡岩金矿床成矿模式表现为高温富金属热液岩浆流体,通过构造驱动形成进矽卡岩蚀变(石榴子石、透辉石等);随温度降低,在矽卡岩蚀变(含水硅酸盐矿物)主导下,岩石破裂促进金银等矿化形成,最终低温阶段大气降水混入,形成石英-碳酸盐脉,标志成矿结束。不同的是,氧化型矽卡岩金矿床常伴随铜钼矿化形成,而还原型矽卡岩金矿床则常伴有钨锡矿化产出。通过进一步总结矽卡岩金矿床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提出未来需结合扩散年代学、矿物纳米结构分析及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深化成矿机制研究。
2025年09期 v.46;No.509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1K] - 任飞;蒋雷;李超;耿凯强;张娜;李珊珊;张琪彬;丁正江;
玲珑金矿床是胶东代表性矿床,其热液蚀变作用与金成矿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法(Micro-XRF)、主成分分析法(PCA)及全岩地球化学法,系统研究了玲珑金矿床热液蚀变过程元素迁移规律及其对金沉淀的控制机制。结果表明:(1)钾长石化阶段以Al、K、Si富集和Ca、Na亏损为特征,斜长石交代为钾长石并伴随绿泥石形成;(2)绢英岩化阶段以K迁入、Si和Ca迁出为主,长石分解形成绢云母和石英;(3)黄铁绢英岩化阶段是金富集的关键期,Fe、Cu等元素以硫化物形式沉淀,导致[Au(HS)_2]~-络合物失稳而释放金。主成分分析揭示了蚀变分带的空间演化规律,PC1(41.0%)和PC2(22.5%)分别表征钾长石化与硫化物成矿阶段。研究进一步提出,黄铁矿化与酸性流体环境的协同作用驱动了“流体-岩石反应—硫化物沉淀—金富集”的循环。Micro-XRF结合PCA有效解析了混合蚀变信息,为热液成矿系统的动态模拟提供了高精度技术支撑。研究可为胶东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及成矿机理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2025年09期 v.46;No.509 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1K] - 朱锐;栾晓刚;聂鑫;吴通林;何永成;于皓丞;
早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造山带最大的金矿床之一。然而,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尽管深部资源潜力巨大,但对深部矿体的展布认识不清。通过开展地球化学联合广域电磁法工作,在早子沟金矿床开展深部成矿预测研究并圈定靶区。代表性勘探线剖面上岩石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As与Au相关性最好,Sb与Au相关性次之,表明毒砂和辉锑矿是与金关系最密切的矿物,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呈互补关系,即辉锑矿发育处,毒砂较为不发育,反之亦然。毒砂可能是金的主要载体,而辉锑矿的形成对于金的富集起到了增强作用。通过综合分析成矿元素分布图及广域电磁解释剖面,明确了电阻率的突变位置与矿体分布具有很好的耦合性。在电阻率突变线附近,尤其是2组突变交会处,发育矿体的可能性最大。在此基础上,在GY3剖面上划分了3个级别共5个有利勘探区,Ⅰ级有利勘探区为浅部的主要含矿构造与横向显著电阻率突变带交会处,Ⅱ级有利勘探区为横向显著电阻率突变带与纵向突变带交会处,Ⅲ级有利勘探区为已发现M4、M6等盲矿体以深相似构造位置即横向一般电阻率突变带。有利勘探区可向两侧其他剖面延伸,为其他剖面有利勘探区划分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46;No.509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4K] - 贺昕宇;付昱;杜海超;丁晓磊;薄贺天;王宏伟;张驰;李强;李斯;方同辉;侯德华;崔坤磊;郭东宝;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加大勘查开发力度至关重要。星星峡东山地区所在的东天山作为新疆重要矿产资源基地,金及多金属成矿潜力显著。基于矿产地质调查,以星星峡东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勘查、探槽工程及地球化学分析,新发现红星山金矿点、东铅炉子铅矿床及4处铜矿点(转井、转井东、东山、东山东)。研究表明,星星峡东山地区金成矿类型可能是斑岩型成矿系统的一部分,即浅成低温热液型;铜成矿类型可能是岩浆热液脉型;新发现的铅矿床可能是钼成矿系统的远端端元。星星峡东山地区具有金、钼、钨、锡、铜勘查潜力,同时可能存在斑岩型钨-锡及钼矿。
2025年09期 v.46;No.509 37-4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2K] - 李向文;张富程;王冠;刘世明;韩添;
八里房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漠河盆地西部,矿体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次级断裂控制,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热液期4个成矿阶段中Ⅱ、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其中,Ⅱ阶段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除气液两相包裹体外,还有含CO_2三相包裹体、富CO_2包裹体和纯CO_2包裹体,而Ⅲ、Ⅳ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中主要由CO_2、N_2、CH_4和H_2O组成,属于CO_2-N_2-CH_4-H_2O体系,含有少量有机质。Ⅱ~Ⅳ阶段气液两相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峰值分别集中于200℃~260℃、180℃~240℃、160℃~190℃,盐度峰值分别集中于5%~8%、4%~7%、5%~6%,温度和盐度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基于流体压力-温度估算,主成矿阶段成矿深度为1.35~2.36 km。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八里房金矿床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造山晚期伸展环境,成因类型更接近浅成造山型,可能存在浅成低温热液的叠加或改造。
2025年09期 v.46;No.509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 李康;刘涛;侯照亮;武帅;汤岩春;李亚鹏;
玲珑金矿田是全球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产区,矿体空间分布受区域断裂严格控制。石英脉通常以脉群形式出现,在主矿脉的两翼分布多条支矿脉,探索主脉与支矿脉的空间产出关系,对区域地质勘探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期野外构造填图与地质研究,提出了玲珑金矿田“入”字型构造的控矿规律。研究表明,主矿脉和支矿脉的空间展布普遍以小角度斜交状产出,形成类似汉字“入”的构造形态。其中,主断裂通常具多期活动性,为导矿通道;次级断裂与主断裂呈锐角相交,多为张扭性或压扭性裂隙,是储矿空间。基于“入”字型构造控矿规律,在西山矿段108矿脉和大开头矿段48矿脉下盘等处成功找到了高品位支矿脉,取得了找矿突破。这些找矿成果不仅丰富了玲珑金矿田的构造成矿理论,还为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同类金矿床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探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年09期 v.46;No.509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 鄂建新;胡博心;缪广;屈海浪;张少远;解本德;王成;
柏杖子金矿床为产于花岗岩内部张性构造裂隙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为了判定该矿区中酸性岩浆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对赋矿围岩柏杖子花岗岩、虎头石花岗岩及苗金沟正长斑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的系统研究。定年结果表明,柏杖子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227.4 Ma±2.7 Ma)。柏杖子花岗岩侵位后,在其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侵位了虎头石花岗岩(223.6 Ma±2.3 Ma)、苗金沟正长斑岩(221.3 Ma±2.4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各类中酸性岩浆岩具有同源特征,但柏杖子花岗岩受强烈的成矿热液作用影响,具有明显的Th、U元素异常,说明柏杖子花岗岩是该区主要的赋矿岩体,是下一步找矿的重点方向。
2025年09期 v.46;No.509 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8K]
- 谢怡霄;聂兴信;张鑫;孙泽宇;赵一迪;张晨煜;赵林海;李宗利;
为了提高深井可控循环通风空气洁净度,加速爆破尘毒的过滤与排出,提出了将微纳米气泡水喷雾系统与水浴丝炭系统相结合的快速空气净化系统。基于自行设计的快速空气净化试验平台,以微纳米气泡水和雾化喷头为研究对象,优选出了雾化效果最佳的喷嘴孔径,对比了自来水与微纳米气泡水的喷雾降尘效率。并基于此平台,选定湿式喷淋纤维栅和炭式吸附网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单一最佳水平。基于效果最佳的试验参数,进行最优组合净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工况下,孔径0.4 mm的高压喷头雾化角最大,可达90°。微纳米气泡水的喷雾降尘效率均高于自来水降尘效率,并且微纳米气泡水更易捕获呼吸性粉尘。湿式喷淋纤维栅的孔径大,更易形成大面积的水膜,扩大与水溶性气体接触的面积,过滤效率也随之增高。较厚的活性炭纤维棉具有更多孔隙和更大的接触面积,对于CO的吸附效果更明显。快速空气净化系统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微纳米气泡水作为喷雾介质,采用0.4 mm孔径的高压喷头,供水压力3 MPa,湿式喷淋纤维栅采用双层10目金属丝网,炭式吸附网选用5 mm活性炭纤维棉。在该最优配置下,全尘与呼尘的平均降尘效率分别为72.83%和79.12%,CO、H_2S和SO_2平均净化效率分别达到84.47%、78.56%、55.42%。
2025年09期 v.46;No.509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 朱豪;江科;任高峰;盛佳;刘东锐;
针对某矿山采用水泥作为充填胶凝材料,存在充填体强度低、灰砂比大、充填运营成本高昂的问题,以该矿山的充填胶凝材料选择和充填料配比参数设计为研究基础,开展了全尾砂新型胶凝材料胶结充填体和水泥胶结充填体强度对比试验,研究了全尾砂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测试了不同灰砂比、不同料浆浓度全尾砂充填体试件单轴抗压强度。结果表明:该矿山的全尾砂属于偏细尾砂,添加表面胶凝材料能够降低颗粒间的相互摩擦,从而增加塌落度;通过多种胶凝材料比选,Z9~#胶固粉对该矿山的胶结效果要优于常用的强度等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在相同条件下,新型胶凝材料试件强度为水泥试件强度的2~3倍,可使全矿充填成本降低约29.8%。
2025年09期 v.46;No.509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 李电辉;
针对李子金矿急倾斜薄矿体开采中底柱高品位矿石回收难题,采用基于轻质吸能材料的人工假底施工工艺,实现井下底柱资源的高效置换。研究基于薄板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人工假底力学模型,系统分析了充填体在自重及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特性,进而确定了人工假底的最优厚度、混凝土强度和钢筋配筋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采用轻质吸能材料施工后,不仅显著降低了结构自重和施工周期,而且大幅提升了机械化施工水平和劳动安全性,对推动矿山绿色、可持续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9期 v.46;No.509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 高瑞琢;李文超;季玉兴;孔令安;赵永强;张帅;周海涛;
山东某金矿因易选易处理金矿资源逐渐枯竭,入选品位不断下降,故采用混合不同矿脉金矿资源的方式配矿,但产品指标波动较大。为查明原因,开展工艺矿物学研究,并进行了可磨性及浮选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矿金品位为3.45 g/t;金矿物主要与黄铁矿紧密共生,以包裹金为主,少量呈连生状。通过邦德球磨功指数试验发现,混合矿样功指数W_(ib)为23.36 kW·h/t,显著高于原单一矿脉矿样。在丁基黄药用量180 g/t、丁铵黑药用量2 g/t、2号油用量30 g/t、磨矿细度-0.074 mm占60.32%的条件下,经一次粗选,二次精选,三次扫选流程,获得金品位53.23 g/t的精矿,金回收率从90.08%提升至94.11%。同时,丁铵黑药用量试验发现,丁铵黑药用量较大时,泡沫较丰富,导致浮选操作难度增加。
2025年09期 v.46;No.509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 罗进;黄鑫;马英强;李诗澜;宋振国;印万忠;
硅孔雀石属于较难硫化浮选回收的氧化铜矿物。为提高硅孔雀石的硫化浮选回收效果,通过浮选试验,考察了组合捕收剂异戊基黄药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对硅孔雀石硫化浮选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异戊基黄药、十二烷基磺酸钠及组合捕收剂与硅孔雀石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异戊基黄药与十二烷基磺酸钠组合捕收剂对硅孔雀石硫化浮选的作用效果优于2种捕收剂单一作用,与常规使用的异戊基黄药相比,可将硅孔雀石的浮选回收率提高31.91百分点;组合捕收剂的加入使硅孔雀石矿物表面接触角显著增大,疏水性和负电性显著提高,有利于药剂在硅孔雀石矿物表面产生更好的协同吸附,提高浮选回收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为硅孔雀石的有效回收提供一定借鉴。
2025年09期 v.46;No.509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 郑银珠;
随着入选原矿品位逐渐下降,大冶有色下属铜矿山都面临着资源、环境和效益相互协调发展的问题。为了提高低品位铜矿的利用率及入磨品位,降低磨机能耗,引入了预选抛尾技术及装备用于矿物分选。研究采用STEINERT KSS组合式拣选机,利用双能量X射线透射(DE-XRT)和3D激光组合传感技术对大冶有色下属铜矿山铜矿石进行预抛废探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式拣选机对丰山铜矿矿石具有较好的预抛选效果,矿石在抛废率为12%的条件下,精矿产品铜回收率可达到98%,铜品位由0.669%提升至0.746%,品位提升幅度为11.51%,分选指标良好。
2025年09期 v.46;No.509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 米玛顿珠;刘百祥;李亚军;殷建康;李栋;姚志忠;李甫龙;
甲玛铜多金属矿作为国内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斑岩型铜矿之一,随着开采深度突破4 300 m,深部采掘工程面临隐伏导水构造与岩溶裂隙水的双重威胁。对动态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甲玛铜多金属矿的应用进行优化,系统开展了隐蔽水害精准探测方法研究。通过分析隐蔽水害特点,建立典型含水体正演模型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感应电场传播规律与响应特征;改进动态瞬变电磁成像算法,实现井下瞬变电磁信号的高精度实时解译。通过开展不同线圈、发射电流、叠加次数及发射频率的参数试验,优选出适配甲玛铜多金属矿的最佳探测参数。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实现了高阻围岩背景下低阻异常体(视电阻率<6Ω·m)的精准提取,快速锁定隐蔽水害位置,为甲玛铜多金属矿安全开采筑牢地质保障,并为水害防治开拓新思路。
2025年09期 v.46;No.509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 隋亭;翟菊彬;刘影;张大勇;
高寒高纬度地区膏体湿排尾矿库扬尘产生机理及特征、治理技术等相关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某高寒高纬度地区大型平地型尾矿库自然条件和扬尘形成原因,提出尾矿库扬尘短期控制方案,利用定向监测方案对实施扬尘抑制策略前后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特定气象条件和操作管理实践下采取的抑尘措施对降低扬尘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讨论了中长期抑尘措施,为优化尾矿库的环境管理及高寒高纬度地区膏体湿排尾矿库扬尘治理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25年09期 v.46;No.509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