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


矿业综述

  • 粉碎粒度对金矿堆浸的影响研究

    郭文军;杨洪英;侯英;李晨;邹存存;陈鹏;

    堆浸提金技术由于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高效性,在低品位金矿资源利用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粉碎粒度是金矿堆浸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参数,直接影响金矿的浸出效果和生产成本。粉碎粒度过粗会降低浸出效果,粉碎粒度过细则会增加能耗并影响经济性,同时也会恶化渗透效果,从而进一步降低浸出效果。综合考虑粉碎粒度对金矿浸出效果、渗透效果及堆浸成本的影响,介绍了近年来关于堆浸粉碎粒度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矿石性质、浸出剂种类和浸出条件等因素对粉碎粒度选择的影响。优化粉碎粒度的大小和分布,控制堆浸成本,以及协同优化其他浸出影响因素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低品位金矿堆浸工艺中粉碎粒度的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46;No.50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矿业工程

  • 超细尾砂充填料浆均质化搅拌参数优化研究

    郑伯坤;段单峰;吕伟鹏;

    料浆搅拌环节作为关键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超细尾砂搅拌过程中搅拌设备的剪切作用对料浆均质化的影响,通过对搅拌装置参数优化及试验研究等方法,对搅拌桶叶轮结构形式、叶轮直径和叶轮安装高度进行研究分析,由扩展度、平均强度和变异系数来评判均质化搅拌效果,最终得到最佳搅拌参数为叶轮直径7 cm,叶轮安装高度1 cm,在较准确的放大基准上为工业现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利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及分析方法,了解到超细尾砂料浆在泵送和自流方式选择上对应的最适宜坍落度和浓度分别为25~27 cm、56%~58%和27~29 cm、50%~54%;超细尾砂浓度对搅拌速度较敏感,浓度越大需要的搅拌速度越高。

    2025年06期 v.46;No.506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 露天转地下边坡隔离矿柱合理厚度研究

    李绍斌;周宗红;尹俊;赵言龙;殷燕林;杨海峰;

    某大型露天采场周围的挂帮矿,约占露采境界外采矿量的85.76%,拟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回收该部分资源。为隔离露天开采与挂帮矿地下开采的相互影响,保证高陡边坡、地下采矿作业安全,需要研究确定合理的边坡隔离矿柱厚度。西北部边坡受交汇断层的影响,稳定性较差,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相关室内试验,基于经验公式和类似矿山实际,初步确定了隔离矿柱的厚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优选,综合边坡稳定性需要,提出了该矿山合理的边坡隔离矿柱安全厚度。结果表明:通过Flac~(3D)软件模拟手段,结合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以及前期相关研究成果,西北部边坡隔离矿柱的合理厚度≥45 m。研究结果可为矿山设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025年06期 v.46;No.506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现场混装爆破技术在三山岛金矿中的研究及应用

    栾东朋;王凡鹏;卜令涛;

    三山岛金矿采用传统现场混装炸药台车存在操作不便,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改进现场混装炸药台车末端敏化混合装置及优化适合该台车工作特征的智能遥控装置等,解决了现场混装装药密度可控调节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现场作业效率,改善了人员操作环境,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标。选取一中段,于一分段探矿巷、二分段采场、三分段采场等开展了工业试验,应用结果表明:大断面巷道一次爆破进尺达到4.2 m,炮孔利用率提高了14.8%,大幅提高了掘进效率。

    2025年06期 v.46;No.506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三鑫金铜矿深部开采地压控制实践

    姚逸飞;李敏智;李俊平;田波;

    随着三鑫金铜矿开采不断向深部延伸,其工程地质条件和矿体赋存状况恶化,地应力增大,地压显现加剧。此次研究借助现场巷道等的地压显现调查资料、地应力实测资料和室内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利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探索整体地压分布规律。并确定了上盘、下盘脉外沿脉巷道到矿体边界的合理安全距离。优化采场结构参数,开采过程中的围岩维护方式,以便控制采场开采过程中的冒顶、塌方,从而避免采场过度贫化及上、下盘围岩过度岩移。提出充填体不接顶的限额指标,避免采空区顶板及充填体整体移动而产生地面开裂或塌陷。通过研究分析对深部开采地压控制提出了多项结论性意见,为三鑫金铜矿深部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2025年06期 v.46;No.506 23-2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 地下矿山二步骤采场爆破设计优化和测量装备技术研究

    苏凤波;张君;王显波;王艳超;胡铭浩;

    探讨了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下矿山二步骤采场回采爆破设计中的应用。该技术方法通过快速获取采空区的三维坐标数据,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模型、更加多源的岩石物理信息为爆破设计提供了精确的设计参数。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集成化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而且通过与矿业软件的集成,实现了模型与设计的高效融合,显著提升了爆破方案的精准度和采场的安全性。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减少矿石损失、提高资源回收率和作业效率方面的显著效果,采场矿石资源回收率达到95%以上,为矿山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5年06期 v.46;No.506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5G+无人驾驶智能配矿行车在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应用研究

    王润年;王永辉;

    以某金铜混合冶炼企业精矿仓车间传统桥式起重机为基础,进行5G+无人驾驶智能配矿行车改造,通过应用5G技术,采用SA独立组网方式,以及对自动控制和库管系统的研究建设,实现了行车的高效智能作业和无人驾驶。改造后,行车的作业效率提升20%以上,作业时长降低70%,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70%以上,实现了降本增效,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在重工业领域行车安全高效作业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尝试,为行车在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应用发展提供了方向,对提高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6期 v.46;No.50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 某碳质金矿氯离子与有机碳质物协同“劫金”性能研究

    郭金溢;林海彬;李有辉;邱耀兴;

    针对贵州某矿区碳质难处理金矿开展加压氧化过程中氯离子与有机碳质物协同“劫金”性能研究,考察了氯离子质量浓度、有机碳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协同“劫金”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劫金”效应与有机碳及氯离子含量,加压氧化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有关。在金精矿与原矿按照质量比1∶1进行配矿,控制有机碳质量分数4.5%,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55 min,活性炭用量30 g/L条件下进行加压氧化—炭浸氰化,金浸出率达93.9%。通过加入硝酸银抑制剂等降低氯离子含量,降低该碳质金矿加压氧化过程“劫金”效应。

    2025年06期 v.46;No.506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 大型堆浸循环液深度除钙试验研究

    白杨;

    针对某黄金矿山在长期堆浸生产过程中存在钙、镁等贱金属阳离子积累而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问题,提出了贫液二氧化碳初步除钙与贵液阻垢剂深度除钙联合技术方案。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贫液pH值调整至11.5~12.0,二氧化碳充气压力控制在0.25 MPa,反应时间设定为1.5 h,贫液二氧化碳初步除钙效率可稳定达到90%以上;向贵液中添加优选的DN3阻垢剂,在添加量900 mg/L条件下,载金炭钙吸附量减少了1.76百分点,金吸附率提高了13.38百分点,酸洗再生成本显著降低。连续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联合技术可降低钙、镁离子的影响,提高金的吸附效果,对改善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6期 v.46;No.506 42-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 某含碳微细粒金矿石固化成型焙烧试验研究

    郭梅;康敏;郭拴全;王勇海;严娜;王祥;

    以陕西某含碳微细粒金矿石为研究对象,其金品位为5.55 g/t,自然金被大量碳质、硅质等矿物包裹,无法高效富集。针对该矿石矿物结构复杂导致的金元素提取困难现状,为实现深度脱碳提金的目的,采用“固化成型焙烧—氰化浸出”提金工艺,研究矿石在逐步氧化过程中金元素的富集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将粒度为-2 mm的原矿在15 MPa压力下固化压制成型砖,成型砖在550℃下焙烧16 h,碳脱除率达到87.06%;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比75%,某环保提金剂用量2 000 g/t,矿浆浓度40%,矿浆pH值大于11,常温氰化24 h条件下,金浸出率最高达91.68%。研究结果为含碳微细粒金矿石工业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2025年06期 v.46;No.506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 某黄金矿山矿井水悬浮物产生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

    王秀会;张大勇;许玲;崔东东;赵晓芬;

    针对某黄金矿山矿井水悬浮物产生原因及外排水悬浮物超标问题,开展了矿井水悬浮物的产生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在系统分析并验证悬浮物产生机理后,采用磁混凝沉淀法对悬浮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黄金矿山矿井水中悬浮物产生原因是矿井水从井下抽取到地面后,由还原环境变为氧化环境,Fe~(2+)被氧气缓慢氧化为Fe~(3+),Fe~(3+)与OH~-进一步结合生成氢氧化物Fe(OH)_3。单一混凝剂投加试验中,PFS的混凝效果优于PAC和PAS,PAM(阴)的混凝效果优于PAM(阳)和PAM(非),混凝剂联合投加对悬浮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单一投加,选用10 mg/L PFS+2 mg/L PAM(阴)联合投加的方式,悬浮物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到97.06%。在常规混凝沉淀的基础上,加入磁粉可以极大缩减混凝沉降时间,磁混凝沉淀工艺有望帮助该黄金矿山解决其面临的难题。

    2025年06期 v.46;No.506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 刚果(金)某露天铜钴矿膨胀岩边坡稳定性分析

    张同凯;赵旭;白净钞;

    为保证刚果(金)某铜钴矿边坡稳定性,降低边坡滑动风险,在工程地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地质剖面,对边坡岩体进行膨胀性判别,分析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膨胀潜势判别可从表观特征及试验指标综合判定,几种判别法具有一致性;根据含水率及自由膨胀率指标,将膨胀岩地层划分为上部弱膨胀岩与下部非膨胀岩,并分别确定各层的力学参数;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边坡稳定性,等效塑性应变区域与膨胀岩地层一致,坡面位移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区膨胀岩边坡治理方式。膨胀岩边坡稳定性研究成果,完善了特殊岩土力学理论体系,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边坡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6期 v.46;No.506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地质工程

  •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豫西熊耳山地区金矿地球化学异常提取研究

    刘文毅;梁楠鑫;杜虹;刘中杰;辛梓豪;喻姝研;张娅;

    熊耳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区,其复杂的构造作用导致与金成矿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在空间上呈现非均匀、非线性分布特点,这些特点在传统地球化学预测模型中无法体现。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充分表达地质体分布的各向异性,实现非线性关联的定量化表达。因此,基于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熊耳山地区与金成矿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定量提取。结果显示,与金成矿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的高值异常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的青岗坪、李岗寨、红椿沟等地区,多沿控矿断裂分布,呈带状展布特征,与区域成矿规律一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AUC值高达0.918,具备较高的准确度。基于异常提取结果,在熊耳山地区圈定了8处找矿远景区,可为金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06期 v.46;No.506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 蒙古国北肯特金成矿带毕利赫金矿床辉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张帅;范羽;石传军;李江鹏;燕军利;韩世炯;

    毕利赫金矿床是北肯特金成矿带西南部新发现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辉长岩中,受近南北向断裂控制,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出。通过系统分析毕利赫金矿床赋矿围岩辉长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北肯特金成矿带内典型金矿床(如博洛、那仁陶勒盖等金矿床)对比,探讨其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辉长岩富Mg、Fe、Ca,具有弱负Eu异常特征,与北肯特金成矿带内以中酸性岩体为赋矿围岩的金矿床差异显著。毕利赫金矿床成矿与晚三叠世岩浆热液活动相关,提出北肯特金成矿带西南部基性岩分布区及砂金矿集区附近是岩金矿勘查的潜在靶区,需重点关注基性岩体内部断裂及接触带。

    2025年06期 v.46;No.506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 木里县梭罗沟金矿床赋矿围岩凝灰熔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魏永峰;罗巍;王莫理;廖炳勇;庞俊琪;周福篯;赵京;

    梭罗沟金矿床作为甘孜—理塘结合带内的大型金矿床,其赋矿围岩凝灰熔岩研究比较薄弱。以凝灰熔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研究,厘定岩石形成时代,揭示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以深化对梭罗沟金矿床成矿条件的认识。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凝灰熔岩结晶年龄为246.5 Ma±1.6 Ma,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早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凝灰熔岩具有较高Mg、Fe、Ti特征,w(La)_N/w(Yb)_N值为10.71~17.75,δEu为0.88~0.97,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Nb、Ta、Ce、Zr、Hf、Ti等高场强元素,暗示凝灰熔岩为具有裂谷背景的OIB钾玄质系列碱性铁质玄武岩。凝灰熔岩的形成与含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有关,显示出岩石圈地幔物质的印记。凝灰熔岩成因可以解释为受地幔热柱或热点诱导的软流圈物源上涌至岩石圈地幔后发生一定程度的物质混合,混合岩浆受岩石圈伸展减压而发生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岩浆在侵位过程中未遭受明显的中上地壳混染。在甘孜—理塘洋盆关闭和陆弧碰撞过程中,分散金活化、运移形成了凝灰熔岩矿源层,伴随着陆内造山,受地下热液和热变质作用驱动,深部初始矿源层及凝灰熔岩矿源层中的金、铜等成矿元素进一步活化、运移、富集或叠加富集,形成了梭罗沟金矿床。

    2025年06期 v.46;No.506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 柴北缘成矿带青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特征

    王学阳;王彬;赖华亮;戴台鹏;

    青山金矿床位于柴北缘成矿带,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但其地质特征的系统研究仍不完善,水文地质特征一直未被查清,阻碍了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矿区内共圈出SBⅠ号~SBⅤ号5条破碎蚀变带,以5条破碎蚀变带为基础划分了5条矿带。其中,Ⅰ号矿带未发现矿(化)体,在Ⅱ~Ⅴ号矿带中圈定56条金、铅、金铅复合矿体,伴生银、锌。通过对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及径流等研究,确定了矿区含水层(组)分为5种主要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块状岩类裂隙水、层状岩类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按水文地质复杂程度,青山金矿床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基岩裂隙水充水矿床。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金矿床开发利用提供水文地质条件的理论支撑。

    2025年06期 v.46;No.506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绿色低碳

  • 紫金山金铜矿环保型抑尘剂研制及工业试验

    饶帝军;黄敏;温晨;蔡思杰;谢成龙;温嘉明;

    为解决紫金山金铜矿运输道路路面扬尘问题,研发制备了ZJ801环保型抑尘剂,并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ZJ801环保型抑尘剂相对市面上现有的抑尘剂具备价格优势。喷洒1%浓度ZJ801环保型抑尘剂的尾矿粉在8 h后水分挥发率明显优于喷水下的挥发率79.28%,保湿作用较为明显;而继续增大抑尘剂浓度至5%时,保湿效果没有明显提高。工业试验采用ZJ801抑尘剂降尘时,喷洒抑尘剂3 d后,PM_(2.5)、PM_(10)、TSP浓度逐渐上升,且PM_(2.5)和PM_(10)的实时浓度存在短期超标现象,但PM_(2.5)及PM_(10)24 h平均浓度、TSP每小时平均浓度满足标准要求,即喷洒抑尘剂8 d内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工业区标准。同时,抑尘剂对PM_(2.5)和PM_(10)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其作用效果与晴天当日洒水不低于5次的抑尘效果相当。因此,建议工程上仅开展洒水抑尘时,晴天当日洒水次数应≥5次,且洒水时间应集中于20时—6时和12时—18时;使用ZJ801抑尘剂进行抑尘时,抑尘剂浓度取2.5%,建议间隔喷洒抑尘剂,间隔时间逐渐延长,直至地表形成抑尘剂膜。

    2025年06期 v.46;No.506 91-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分析测试

  • 非常规元素及气体元素对金银纯度的影响

    洪博;陈永红;芦新根;苏广东;杨星;

    通常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及火试金重量法等国行标方法对金、银原料及制品纯度进行检测。这些检测手段仅能对常规主量和杂质元素共计20余种进行检测,而气体元素和一些非常规元素则没有相关检测标准,也没有相关文献报道。利用多种检测手段,火试金重量法、辉光放电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燃烧红外法、热重分析法对影响金、银纯度的非常规元素和气体元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于常规纯度的同一金、银样品,采用不同国行标方法检测时,其纯度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对于金主量样品的检测优先采用火试金重量法;对于含金大于99.95%的金原料及制品,应先使用火试金重量法测定主量,主量满足要求,可结合其他测定杂质元素标准方法进行差减;使用差减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原料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一些非常规元素。

    2025年06期 v.46;No.506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 下载本期数据